花溪诗意•刘思东姚涯屏作品展9月9日10时在湛江45号美术馆开幕

花溪诗意•刘思东姚涯屏作品展9月9日10时在湛江45号美术馆开幕

花溪诗意•刘思东姚涯屏作品展9月9日10时在湛江45号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湛江市美术家协会承办单位:湛江45号美术馆、全程艺术集团、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展览时间:2017年9月9日—9月24日开幕时间:2017年9月9日上...

活动机构:华艺名教育
活动时间:2017年09月09日-2017年09月24日
活动地点:湛江45号美术馆
报名费用:免费
报名人数:1 学员

报名参与   登陆后立即报名,马上 登陆注册
  点击分享

花溪诗意•刘思东姚涯屏作品展9月9日10时在湛江45号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湛江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湛江45号美术馆、全程艺术集团、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

展览时间:2017年9月9日—9月24日

开幕时间:2017年9月9日上午10时


刘思东,又名刘诗东,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97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201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山水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中国画协会理事,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梅社书画院副院长,兴宁画院顾问。




白居易有诗云"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备受国人爱戴,有雍容华贵之姿、天香国色之誉,素为历代画家所乐于描绘。然而,古往今来,不乏画家为了迎合大众审美情趣及市场趋向,一味追求视觉表象的塑造,忽视了牡丹作为中国绘画题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一味媚俗,使得牡丹成了绘画领域中"媚俗"的代称。



2017/09/59af6d0a894959380.jpg


美术评论家李琰说,刘思东笔下的牡丹“具有浓厚的笔墨意趣与艺术感染力,尺幅中蕴涵着一种飘逸、一种大度、一种贵格,更洋溢着一种文心。可以说,文心去俗,不惟是刘思东国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也恰是他牡丹题材绘画的审美意义”。



姚涯屏,1972年生于湖南,自幼师从王憨山先生,1994年至1997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结业于山水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新阶联常务理事。



涯屏多年潜心研习古代青绿山水画,窥其堂奥,亦有心得,结构经营缜密周全,至于物象描绘、墨色渲染、云气铺排等,无不法度严整,营造出颇具“古意”的山水画之境。——王大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或许是经常浸淫于古人的动人词句,或许是涯屏对远去的文人情怀的思念之情,这竟影响了涯屏近期山水画的选择方向。在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这些年他对前人严谨笔法的借鉴。在取法宋元的图式经营里,融入龚贤式的层层点染;某些简逸的扇面小品则是对明清文人画的向往缅怀,籍此来表达一种宁静的心绪;重彩作品尤其注重艳丽而厚重的风貌,虽然画面中亦流露出某些程式化的倾向,但这并未影响他“古穆静幽”的品味追求。——张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涯屏少时师从著名中国画家王憨山先生,憨山先生纯正博大的中国画学修养对蒙学阶段的涯屏无疑有了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口奶; 憨山先生严格的教学安排更为他日后的艺术实践打下传统画学的基础。从他记录详尽的速写﹑大批临摹习作及大批耗时不菲的青绿山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苦行僧式的修炼,在常规当中有着不常规的意义。


涯屏还很年轻,其艺术实践仍处于早期积学阶段,从其作品中也许看不到太多创新的风格面貌,但与其倾谈,听其满腹经纶的谈吐,读其日常的读书札记,又一次让我从他平凡的“耕读”人生中体会到“功夫画外”的不平凡意义。——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姚君涯屏好古敏求,于古文诗词着力尤深,默念成诵,恰乎一部诗词辞典,偶作五言七绝,直抒性情,俱成妙境。且杂览各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可谓古典文化之“活字典”。其为人也,性谦和,与人交常双手置于腹前作持敬之状,有君子之风。明察兼听,屡有高论,其条分缕析,有据有理,语惊四座,令人信服。


涯屏专攻山水,好作枯木怪石,亭台木屋,于半千老人山水侵淫尤深。画求古意,不趋时流,执着于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其所构筑山水气象,或借题发挥,或自题写照,皆充满诗性,翩翩然如置古人时空、怡然田园,不知返矣。高古意气,有魏晋士人隐逸之风,此性情使然也。其近制多金版青绿,一改洪荒太古之气象,一派生机,真欲界之仙都也。亭台水榭,可游可卧,宗少文所谓“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也。——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