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艺术家闻福良:刻在蛋壳上的艺术

时间:2018-04-13 10:38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2018/04/5ad018c81313e4562.jpg

闻福良工作照

今年大年初二,由陕西等七个省和丝路卫视联盟主办的“丝路春晚”上,我国著名蛋雕艺术家闻福良特别为观众展示并讲述了他的蛋雕艺术,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不起眼的鸡蛋壳上刻一些艺术图案,有什么技术含量?为何引起公众如此关注?熟悉闻福良的人都知道,是闻福良用毕其一生、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技艺,赋予蛋雕新的灵魂和内涵,从而让蛋雕放射出耀眼的艺术光芒。

其实,故事还要从位于陕西中部的杨凌小镇讲起。在这个小镇上,坐落着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唯一一所不在大城市的985高校。1956年,闻福良就出生在这所大学,父母都是这所大学的著名教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校园文化,造就了闻福良自小喜欢画画和动手制作能力。

五六十年代的杨凌小镇,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比当地农村强不了多少,给孩子们过生日,母亲只能给孩子煮个鸡蛋吃。每到这个幸福的时刻,闻福良双手捧着母亲刚刚煮好的鸡蛋仔细端详,舍不得吃,就趁机在蛋壳上画个小鸟、小花,画了擦,擦了画,最后还要用铅笔刀刻一刻,感觉蛋壳上画的、刻的比纸上画的更有立体感,更有趣味。从此,闻福良渐渐迷上了蛋雕。

时间如白驹过隙,1995年,闻福良所在单位改制,闻福良依然选择了离岗,他谢绝了朋友和一些单位的高新邀请,决然走上了蛋雕艺术这条艰难坎坷的道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掌握各种雕刻技法,闻福良每天练习都要用二、三十个鸡蛋,最多一天五十多个,不停地刻,不停地练,手上磨出了泡、渗出了血也从不停歇。

从1995年到2003年的八年间,练习雕刻就用了一万多个鸡蛋。全家人只好整天把鸡蛋炒着吃,蒸着吃,摊饼吃,吃不了就送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最后送人人家都不要了。直到有一天,闻福良路过一家蛋糕房时忽然来了灵感,何不与蛋糕房合作,他们用蛋液,自己用蛋壳。这样才把蛋壳不够用鸡蛋吃不完的问题解决了。

为了得到更适合雕刻的蛋壳,闻福良经常到很远的农村去找。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山东有一家较大的养鹅场,就从那里购买回来了一千多枚鹅蛋,结果一挑选,只有5个合格的。从那以后,闻福良坚持亲自到农户家里去仔细挑选鸡蛋,有时要骑上自行车到几十里外,一跑就是一整天,三伏天三九天也从不例外。

为了提高蛋雕艺术水平,闻福良常常一想起新的设计图案或者新的雕刻方法,就马上画呀、刻呀,哪怕半夜三更也是如此。妻子跟他开玩笑地说:“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做蛋雕,要在0.3毫米左右厚的蛋壳上雕刻出各种复杂图案,真是如履薄冰,刀刀皆险。闻福良每次做蛋雕,总是关上门窗,关掉电话,心无旁骛,屏住呼吸。有时,费了十天半月的功夫,作品即将完成,结果一刀不慎,前功尽弃,全部报废。正是这一次次的“打击”,磨练出了闻福良超人的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蛋雕创作,不仅没有老师,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甚至连基本的刀具都没有。为此,闻福良硬是自己深入钻研、反复实践,最终研究制作了好几十种专用雕刻刀具。

二十多年来,闻福良从来没有休过星期天,没有休过假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探索,累计制作蛋雕作品三千多件。包括《中国梦》系列、《华夏记忆》系列、《丝绸之路》系列、《魅力陕西》系列、《吉祥祝福》系列等等,有的被艺术品收藏家收藏,成为传世艺术珍品;有的作为国宾礼品送给了国际友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道靓丽风景。

2015年9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闻福良用了10天时间,在一枚薄如蝉翼的鸽子蛋壳上雕刻出一件蛋雕作品——《和平万岁》。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世界永久和平的期盼。作品采用鸽子蛋壳为材料,也让人们更直观地联想到鸽子蛋——鸽子——和平鸽——和平。

闻福良为此采用了工艺难度极高的精细镂空雕刻和微雕等手法,作品内还安装了七彩LED灯,并配置了美妙的音乐,流光溢彩,声情并茂,寓意着只有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015年9月,“闻福良蛋雕”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百佳旅游商品”称号(全国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中国百佳旅游商品”)。闻福良还被吸收为世界蛋艺术联盟特邀会员,世界蛋艺术博物馆特别收藏了闻福良蛋雕,世界蛋艺术家百科全书专门介绍了闻福良蛋雕。

如今,闻福良蛋雕如一颗艺海奇珍,已经成为国之瑰宝,享誉国内外!


美丽中国(鹅蛋壳)


三秦美(鹅蛋壳)


丝绸之路(鹅蛋壳)


福寿满堂(鹅蛋壳套鸡蛋壳)


上一篇:翠西·艾敏称受到女艺术家性骚扰,曾因《我的床》轰动一时
下一篇:日本的年轻男女为什么都喜欢跑到美术馆去约会?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