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8 10:13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陈福荣是个慢性子,自2014年创立家具日用品品牌 WUU 以来,直到今年 3 月的“设计上海”期间,才拿出了其耗时打磨的第一个家具系列 AXIS 边桌。
在过去四年,WUU 是个做小物件的,虽然没形成商业规模,但是积累了口碑。
英国权威设计杂志Wallpaper*连续三年报道了 WUU 的作品,陈福荣也曾在 2015 年收获《安邸AD》评选的“最佳中国设计新星”。独立家居品牌梵几的创始人高古奇在 2016 年的“设计上海”看到 WUU 的 T 系列灯具时,“觉得终于有设计师开始优化家里如此重要的家具工业品了,很兴奋,而且设计语言更加简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诉求。”
不过,除了不定期会出现在上海、北京、伦敦以及东京的设计展会上,陈福荣更多的时间都藏在他厦门巷子里的工作室研究材料、工艺和设计。
曝光率和关注度的快速上涨,并没有裹挟着他将工作室推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WUU 研发新品的速度还是很慢,他们甚至会往回走,去进一步优化旧产品的细节和工艺。
“诶,WUU 这个品牌竟然还能活到现在。”他之前还听朋友转述过这样的话。
“可能因为我们很不像中国一些商业品牌的运作方式吧。但其实我们就是很精心地去做产品,速度可能很慢,但是只要用心去做,你的付出会有回报,你的品牌还是会以你希望它存在的那种方式存在,这是我很欣慰的。”
他不是家具设计、工业设计专业出身,在上海求学时读的是综合艺术专业,艺术家丁乙是他的老师,在学校他就尝试参与各种艺术设计项目,但心里一直藏着设计家具的念想。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同学志铭的老家,他被志铭祖父的手工艺玩物吸引,从中得到启发后,联合伙伴志铭和新桥,开始了一个叫做“锤子与庄子”的艺术计划。
三个人开着面包车,花了 52 天时间,走了 13458 公里,探访七位生活在农村的边缘创作人,记录他们的生活与创造。这些手艺人做机械大象,做逃生舱,虽然既不符合主流审美,也不是按照专业设计的思路来做,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独特视角下搞发明创造。
陈福荣觉得他们都活得像庄子一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自在,完整,饱满。而“锤子”,则代表他们在做的事情。
之后,这个有着漫游式的影像纪录与实物展示的项目,在丁乙的牵线下,被选入 2014 年上海艺术设计双年展,又在厦门“喂艺术空间”举办了同名展览。
一路探访的这些农村手艺人,也让他更坚定了要做家具品牌的想法,像“庄子们”那样直接去做想做的事,也要有像“锤子”般的专注与热情。
2014 年,WUU 工作室成立,陈福荣负责品牌的整体规划,主导产品设计,志铭负责材料研究。他们将设计与材料研究放在一起,探索材料应用与设计相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WUU 的中文就是“物”,“我们关注的都是很本真的东西,我们对材料很尊重,希望探索它的极限和可能,包括我们现在做的设计的细节,都是希望人跟物品产生关系的时候,是最自然的。”陈福荣告诉我们。
他们研究混凝土和水磨石,摸索着如何将这种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回当下,应用于便携的日用品。
为了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原始质感的同时,突破水泥韧性与强度的局限性,两人经过两年时间上千次实验,反复比对水泥混凝土材料的不同配比,从强度、韧性与颜色三个方面着手,终于研发出新型水泥材料,可以用作精细化的日用品生产。
这种材料,用在不到 1 毫米厚度的 Terra 手机壳上,表现出其韧性,而在另一款 Aero 陨石尺上,又展现出强度。
研究黄铜也是一样,团队花费长达一年的时间探索材料特性,反复对比不同金属含量比例的黄铜,进行加工、抛光、自然氧化等实验,最终才选出一款适合 WUU 选择的加工工艺,不易刮伤,且色彩表现既有铜的优雅又相对氧化较缓慢的材料。
以水泥黄铜容器为例,明快蓝色的水泥手工制造的罐体,搭配机械精准切割的黄铜盖,简洁,精巧,既有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之间的碰撞,又有机械工艺和手工质感的融合。
除了材料研究,WUU 关注的另一个议题是手工艺。
之前“锤子和庄子”项目中探访的那些农民创作人给了陈福荣很多感触,之后他又参与了《HOMELAND家园》杂志主办的“手艺新生”项目,与福州当地的金工作坊合作,做了一次脱离传统剪具原型的实验,尝试让新技术与手艺结合产生全新的结果。
“我对材料工艺一直很着迷,每次了解到新的工艺,就像脑海里打开全新的通道,感觉超级酷,”在接受《HOMELAND家园》采访时他曾说。“福剪是一种传统而精悍的金工,它让我很期待能够在新的生产方式下与旧的手作方式建立巧妙的衔接,让两者自然融为一体。”
在设计过程中,他重新设定剪刀的结构并将其参数化,最终调整至适合的模具铸打,并引入老手艺作为完成这组作品的后期工艺,既保证了作品符合当下审美,能够适应半工业化生产,又能将传统手艺的痕迹留存其中。
跟手艺人合作的三个月,帮助他熟悉了相关工艺,让他在构想设计思维与处理作品细节时开始变得轻松。他开始慢慢反思时间与审美的关系,“我想之后能够创作出更接近心目中经典、在多年后仍可以引以为豪的作品。”
工作室刚创立时,团队把时间和精力大多都耗在了材料研究上,就做了一些小的日用品,比如前述提到的 HEXA 蜂巢桌面系统、水泥黄铜容器以及立体几何文具。
但陈福荣慢慢发现,做这种小物件“太不商业了,没法运作”,团队开始寻找品牌能够成长的点,最终还是想要把 WUU 做成一个家具品牌。
2015 年,这个在圈内刚刚声名鹊起的品牌,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工作室的分工体系也慢慢建立了起来,尽管仍保持着十多人的小规模,但从设计、材料研究、品控到运营的功能都分工明确,还找来外包技术团队搭建了新网站和电商平台。
在开始更为商业化和专业化的运作之后,WUU 的研发出新仍未见提速。
目前品牌创立以来最具辨识度的一组作品 T 系列灯具,耗时两年才于 2017 年正式推出,其中的一款 T 工作灯,更是因为从底座到灯罩三处旋转结构的复杂工艺,研发周期长达两年半,直到几个月前才正式量产。
乍一眼看过去,这是一组工业风格极为强烈的作品,精细切割、设计后的铝材,更呈现出一种未来感。但陈福荣告诉我们,T 系列的设计重点是“触碰”,人跟物体最直接的一种交互,“我其实挺反对现在一些智能化的产品,人跟物体之间应该有一种最自然的交互状态,但现在很多智能产品,是让你觉得更麻烦了。”
比如 T 系列的开关的多重操纵模式,轻轻旋转与按压,就可以调节灯光明暗、冷暖,实现从冷光到暖光、从明亮工作氛围到轻松睡前时刻的切换。
据陈福荣透露,仅仅是研究 T 工作灯的受力与旋转点,为灯臂底部的球体和前部的灯罩寻找平衡感,且要做到既有设计感又结构精巧,就花了半年多时间。
去年 T 系列发布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先后进驻梵几、连卡佛以及京沪的不少设计买手店,在方所、诚品书店,也可以看到 WUU 的产品。
“我做 T 系列时候的想法,也是希望做出来之后可以是卖几十年的产品。有些产品它可能属于抖机灵那种,一下子看上去很吸引眼球,但是可能过了几个月,你就会对它失去兴趣。”陈福荣说。
关于铝材的探索,也延续到了今年的新品夸克吊灯和 AXIS 边桌的设计中。
团队本来是想做一款千元左右的小吊灯。毕竟 T 系列价格最低的阅读灯售价也在 1500 元,同系列落地灯的价格更是接近 7000 元。
但在研发这款定位于大众市场的夸克吊灯的过程中,对材料、工艺、细节的严苛标准使得成本不断上升,看到打样出来的作品,团队认为这比 2000 块钱的同类产品的质感和细节要好一些,又陷入了不知如何定价的困局。
陈福荣会反复强调希望自己的产品持久。“2015 年我们去伦敦 100%设计周参展,展位对面是一个伦敦品牌,我们聊天过程中发现他们团队只有 6 个人,但他们的产品在很多个国家都有在销售……像德国有一些品牌,它可能成立了几十年,只有很少量的设计,每一件都卖了几十年。”
他羡慕这样的状态,尽管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