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不止是画,更是一种精神!

时间:2018-10-11 11:19    机构:比玉堂     点击分享

2018/10/5bbebbfbe7c2c5428.jpg

▲《玩古图》明代杜堇,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


如今,天价频出的艺术市场中,中国古代所追求的“士大夫精神”和“士夫画”,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


士夫画亦称“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2018/10/5bbebc339c6051100.jpg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讲“士夫画”,首先要从“士大夫”讲起。


《汉书·食货志》记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这里的“士”是指为社会等级中的一个阶级,属于贵族最下层,属于俸禄可以自足的人。


2018/10/5bbebc4f85f888096.jpg

马远《松月图》


而后孔子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记载:“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这里指出:士人应该是心中有明确的原则和计划的,有自己的处世方法,得之不喜、宠辱不惊、淡泊明志的人,方能称得上“士”。可见在概念定义上,士人注重内外双修。


2018/10/5bbebc6fe994a1872.jpg

弘仁《墨梅图》轴


由于士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所处的位置高度不同,对待问题的方式必然也不同,对待绘画上也迥然不同。


2018/10/5bbebc89d0bf75666.jpg

马远《举杯玩月图》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2018/10/5bbebca0e3d605388.jpg

马远《岁寒三友图》


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历代文人画代表人物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2018/10/5bbebcc21cca99375.jpg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绢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出现了“三家山水”和“徐黄体异”的花鸟画。


2018/10/5bbebd1a59ce19596.jpg

徐熙《雪竹图》


2018/10/5bbebd30a3ab86332.jpg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宋】


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8/10/5bbebd46f31038616.jpg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紙本水墨 26.5×50.5 公分 日本私人藏


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


2018/10/5bbebd5e743b53731.jpg

苏轼《潇湘竹石图》


2018/10/5bbebd703349c3155.jpg

米芾 春山瑞松图35×44.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8/10/5bbebd85395506381.jpg

米芾 云起楼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2018/10/5bbebd9ab28a31590.jpg

宋 米芾 翠微深处图


【元】


在元代绘画实践上,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例如赵孟頫的《洞庭东山图》《吴兴清远图》《鹊华秋色图》等。


2018/10/5bbebdb414f954194.jpg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18/10/5bbebe3a450be8702.jpg

赵孟頫 洞庭东山图


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


2018/10/5bbebf6bd2aa52945.jpg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2018/10/5bbebf8cd2e144364.jpg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藏


2018/10/5bbebfa0e44222586.jpg

元 王蒙 春山读书图轴 纵132.4 厘米 横55.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2018/10/5bbebfb72fba78850.jpg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故宫博物院藏


2018/10/5bbebfe1becbe3072.jpg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纵96.1 厘米 横46.1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2018/10/5bbebffa206ee8257.jpg

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


2018/10/5bbec0163c4d74046.jpg

元 吴镇 渔父图 绢本墨笔  84.7×2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8/10/5bbec02bba50e2270.jpg

吴镇 溪山高隐图


【明】


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


2018/10/5bbec044d2fa47083.jpg

明 戴进《溪堂诗意图》 


另一派则是以“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


2018/10/5bbec060bb01b6122.jpg


2018/10/5bbec0863da244704.jpg

明 沈周 东庄图册


2018/10/5bbec0a9d85096171.jpg

文徵明 秋江饯别图 立轴


2018/10/5bbec0bce4fb61179.jpg

唐寅《落霞孤鹜》


2018/10/5bbec0d35ede44771.jpg

仇英 山水


【清】


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级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


2018/10/5bbec0eca6c587927.jpg

八大《孤禽图》


2018/10/5bbec0ff416d72635.jpg

八大 芙蓉


2018/10/5bbec111b07747013.jpg

八大 葡萄


2018/10/5bbec123db2628582.jpg

八大 荷花小鸟


2018/10/5bbec136591ea8984.jpg

石涛 古木垂荫


2018/10/5bbec19b292bb3248.jpg

石涛 溪岸幽居


2018/10/5bbec1b47ef649780.jpg

石涛 溪桥野色


2018/10/5bbec1ccb697e7302.jpg

石涛 南山为寿


2018/10/5bbec1e4684b37553.jpg

弘仁 溪山寂静


2018/10/5bbec200867ba2115.jpg

弘仁 松岩放艇


2018/10/5bbec2165b56d4174.jpg

弘仁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2018/10/5bbec22c5f2946528.jpg

弘仁 山水


2018/10/5bbec24608f808343.jpg

清 髡残(石溪) 人物图页


2018/10/5bbec2586b4965115.jpg

清 髡残 松岩楼阁图


2018/10/5bbec26dea3aa3993.jpg

清 髡残 秋晖蒙钓矶


2018/10/5bbec283971218793.jpg

清 髡残 结社林泉图


文人画的九大境界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文人画”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2018/10/5bbec2a3f3f074232.jpg

元 方从义 白云深处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虚幻之境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气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是虚幻的事实,是人类根据已经得知的知识做出的一种判断。只有充分地意识到世界的“虚幻性”,才有可能了解世界的实体性。中国的书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受“虚幻观”的影响非常大,在书画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


2018/10/5bbec2c1d31dd7917.jpg

禅僧画家 牧溪《莲鸟图》


画外之境


与“虚幻之境”相关联的是“画外之境”。“文人画”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意”。这“画外之意”,便是“文人画”含金量高于“画工画”的根本原因所在。画内之境可描,而画外之境难求,因为“画外之境”需要丰厚的学养、生活积淀才能达到。


2018/10/5bbec32816eb85209.jpg

八大《瓶花》


拙丑之境


老子提出“大巧若拙”,是追求拙境的理论核心。书画创作固然需要技巧,但过分强调技巧,或者说技巧的痕迹过露,反而小家之气,给人以拙劣之感。如果率性而为,不讲技巧,或者将技巧的痕迹减到最小程度,看似稚拙,却反而有一种天真质朴之美。


2018/10/5bbec2e8b12821781.jpg

倪瓒《六君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寂寞之境


中国文人所走的道路,注定是寂寞之途。不管在朝在野,文人在心灵上往往是孤独寂寞的。艺术上的寂寞,指的是空灵悠远、静穆幽深的境界。恽南田认为倪云林的画“真寂寞之境,再着一点便俗。”也有人评论说倪云林的寂寞之境已经到了“水不流,花不开”的境界,展现在他笔下的是一个近乎不动声色的寂寞世界。寂寞到极致,让人感觉到宇宙的本原,他所要表达的,是超越尘世、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


2018/10/5bbec35e68f108973.jpg

牧溪 《烟寺晚钟图》


萧散之境


萧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萧散,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得大自在,闲散舒适。而作为美学概念的“萧散”,指的是精神上无拘无束,氛围上萧瑟清逸、散淡疏朗,超越一切秩序。以萧散著称的画家有倪云林、黄公望、董其昌、八大山人等。


2018/10/5bbec37a8691a8378.jpg

宋 梁楷 疏柳寒鸦图页 绢本设色 26.4×24.2cm 故宮博物院藏


荒寒之境


与萧散之境相似的还有荒寒之境。荒,与萧散相似,寒则体现了一种冷逸、清寒之美。中国画多寒林图、寒松图、寒江图,多雪景、硬石、枯树、寒鸦、野鹤,主要是为了表现萧疏宁静、空灵幽远的意蕴。在梅兰竹菊等文人画常用题材中,荒寒之境也成为一种广泛的追求。这与文人的独立孤傲、旷远放逸的襟怀是相通的,与空、虚、寂、静的禅的境界是相通的。


2018/10/5bbec39a149b65591.jpg

沈周 东庄图册


淡雅之境


云清风淡,是文人心仪的境界。魏晋士人深得淡雅之趣,宋人更是将淡雅发展为审美的主流。这与宋徽宗推崇淡雅之美大有关系,也与文人画的发展密切相关,文人画的主要美学追求,是“淡而无味,含义隽永”。文人画不求形似,而求“象外之意(神似)”,所以可以“淡墨挥扫”。而画工为了形似,只能在丹青朱黄铅粉色彩上下笨功夫。


2018/10/5bbec3b8cad7f7685.jpg

南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简约之境


笔简意浓,笔简韵长,是文人作画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宋朝的文人画家们,对简约的追求更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多求简易而取清逸”,正是文人画的核心。简单地说,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把能省略的尽量省略,留下的寥寥数笔,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甚至比满纸笔墨的容量更大,因为有许多含义尽在不言中、尽在画面外。


2018/10/5bbec3f1190e66568.jpg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7×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心灵之境


中国画从追求形似到追求神似,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两宋开始,画家又开始由神似,向追求“灵性”转变。所谓“性”,就是“肇自然之性”,画出本然之“性”。画家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来看待世界、欣赏世界、描绘世界,而是回到世界之中,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由此产生心灵的感悟,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文人画”的境界还可列举不少,从上述数例,已经可以领略其大概。


2018/10/5bbec40ec0b6d4716.jpg

《幽涧寒松》北京故宫博物院


士夫之画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形而上者谓之道,立志要高远,并遵循正道而行,追求艺术形而上的“风神气象”,使“艺”不成为文人画家沽名钓誉的手段。社会不容易认识士夫画、接受士夫画,士大夫自己得有担当,世人不认识不接受也应该做,不能丢下那份文化使命感,和能够沉淀下来的静穆精神。


上一篇:诞生在广州的通草画:带我们了解百年前市井百态
下一篇:【色彩秘籍】你的色彩为什么还是不出彩?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