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2 11:39 机构:寒阳画室 点击分享
现在的艺考正在扼杀有才气的学生。
为什么?因为除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三所顶级艺术学府的造型专业考试内容依然采用实物写生以外,其他校考类院校或统考类院校,绝大部分都采用图片“写生”的方式进行。
相对于实物写生,图片“写生”的弊端显而易见。从长远来看,对考生的伤害是很大的。你试想想,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美术的学生来说,教会他画一个苹果重要,还是激发他对美术的兴趣重要?前者是主动的让他通过自己的摸索和感受,逐渐发掘对象与空间的美,后者是被动的让他“依样画葫芦”,仅仅是习得一种技巧。
画画从训练“眼睛”开始
所谓的造型训练,归根结底是视觉训练,所谓的基础能力,就是锻炼一个学生如何“看”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看”比教会学生如何“画”更重要,而这只有在实物写生中才能够得到最本质的训练。因为从根本上说,“画画从训练'眼睛'开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主管艺考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出题专家就以图片“写生”替代了实物写生,这样做虽然简便了考试环节,但却对美术考前培训带来了误导。
上令下行,从那时起市场随之掀起了图片“写生”风,嗅到商机的图书出版商纷纷入场,出版各种各样的照片图书,而这也有利于美术考前培训班扩大招生体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有人戏称,如今的画班俨然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工厂。
实物写生和图片“写生”
之间的利弊是什么?
对考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系陈朝生老师写的一篇旧文《聊聊高考》,看完以后,相信对你会有启发。
以下是全文。
陈朝生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系主任
最近,写生了几张8开色彩小范画。
想到从前各大艺术院校在造型专业招考上,一律都坚持写生考试,对比今天的图片"写生",我仍然相信,只有写生考试才是考察和提高学生造型基础能力与绘画基本素质的"正道"。
一部美术史
就是一部“视觉”研究史
大卫·霍克尼有这么一句富有意味的话:"塞尚是第一位使用眼睛作画的艺术家"。可见,"视觉"在造型风格演变与语言表现中的重要性。
在某种角度上讲,一部美术史就是一部"视觉"研究史。文艺复兴的"眼睛"同印象派、野兽派,以及当代绘画的"眼睛"都不一样;"视觉"在塞尚身上开启并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离开"视觉"(眼睛)去谈论绘画表现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提倡写生就是主张造型训练不能脱离视觉,画画从训练"眼睛"开始,这是众所周知的"硬道理"。
写生方式与观察能力(视觉)的培养和崇尚鲜明、向上的绘画理想有直接的关连;写生过程不仅锻炼了考生独立的视觉感受力和积极的绘画态度,也在一种整体性的造型分析与形体及空间的塑造中,感悟鲜活的"形象"内涵和自我表达的技艺激情,从而达到提高视觉表现的能力和锤炼形象力量感的自觉行为。
误导初学者,
阻碍“视域”扩展。
显而易见,造型是视觉的"造型",更是心智与情怀交融而造化的"造型",离开写生的创造精神和倡导个体直面真实物象的生命状态,便是脱离了视觉造型训练的根本,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误导和"视域"扩展的阻碍。
图片写生或默写使他们远离了视觉意义上绘画性追求,往往在一种毫无意趣与构想的描摹中失去了对感人视觉的体验和追寻。忘了视觉因素在绘画中的含义,以及来自视觉的真实情感价值的肯定,也即失去了绘画艺术的"初心"。
写生提供并呈现出一种物我交流和感悟物象生命状态的契机与可能。同时,写生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方式,由于视觉的直观性与丰富性,因而能减少作画概念化、增强体验生活的乐趣、保持鲜活的创作激情,时时激活出个体"参与"及"自我"表达的动力与机能,这大概就是写生过程的"优势"与"潜力"之所在吧。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目前除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造型专业坚持写生考试外,其它院校除个别考点还偶尔来场写生,都基本上采用发放图片或半默写方式来考核学生的造型能力,这是否是主管部门应对高考大军而发明的"妙招",还是教育部门另有想法,不得而知。
在我看来,图片考试除了简便考试环节,其中的利弊,乃至对美术考前培训的误导,主考部门与出题专家应该是清楚的。
图片“写生”放在高考阶段
就是“问题”。
其实,利用图片来完成一件绘画作品,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把这一"做法"放在高考阶段就是"问题"了。在我看来, 图片"绘画"要比写生"绘画"难度要高得多,利用图片来表达"造型"内容和艺术主题,
针对的人群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较强写生能力(面对图片也能画出写生画般的鲜活气息),或者有相当创作经验的专业画家(能在相应的风格表达中,把图片转换为图像语言的艺术家),把难度很高的图像再造行为盲目降至造型基础训练者身上来进行,这种错位,令人担忧。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写生并非鼓吹"依样画葫芦"的描摹技术,提倡写生训练也不等于灌输一种考试范式与单一的绘画观念。
在写生中对视觉能量的引发与透过视觉思考带来的创作上的深化和精神性开拓,将会在独立的绘画个体、鲜明的主题表达和技艺形式的探求这三者中,达成相对统一和谐的创作境地,
听从自己的内心行止,
依照自己的姿态长。
由此让作画者能"听从自己的内心行止,依照自己的姿态长",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训练和要求对于画家,特别是造型初学者而言,是格外重要的。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当然,否认图片写生在造型专业中的考试效果和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非图片方式就不适应其它艺术与设计专业的考核,恰如前面所讲,写生方式更能反映和锻练每一位造型初学者的能力一样,"图片"作为一种考核方式和手段,当专业考核内容与要求明确,并有相应的考核应对方案,
那么,图片的重组与构成,或实物的写生再现与变形表现都只是一个载体,让学生借题发挥,调动学生绘画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前者可能是重构一个新颖的画面来呈现一种独特的创意或观念,后者可能是利用特定形象和空间关系,通过锤炼形象来体现个人对造型的把握与表达能力。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怪题、偏题曾是
联考出题的兴奋点。
所以,考场上,实物写生或图片运用,其考核的内容、要求和精神指引必须明确,不论专业特点与学科发展前景,一棍子写生或图片,都会导致混乱。一场三个小时的考试看似小事,其实对一个学生往后的发展和中小学学生朝何种目标努力,事关重大。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静物》27x39cm 纸本水彩 2018
本来,绘画考试(内容)特别是造型专业,永远都是一场公开的秘密(就象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专业每年都告知考生,色彩考题就是带肩的头像写生),由于考试方式的"走样",专业要求的不清晰,以及各种应试"招式"的冲击,致使出题者也走向"猎奇"的方向,怪题、偏题曾是联考出题的"兴奋点";
同样的情形是,考生似乎更愿意猜测考什么(便于找套路),却不愿意花时间去提高自己实际的专业能力,这种"恶性循环"的高考局面是让人忧虑的,值得我们反思和积极去做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