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时间:2018-10-13 11:49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恩宁路是广州有名的骑楼街,走在宁静的骑楼下,每当“叮叮当当”的打铜声响起,仿佛会把人们带回到那个老西关:灰色青砖、满洲窗、趟栊门、花阶砖,放学的孩子在嬉戏打闹,家里人忙着做饭,用着铜茶壶、铜锅、铜碗、铜盆……

天程銅藝-90.jpg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广州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要数南越王墓的精品,而在民间使用的各种铜器中,尤以锅碗瓢盆、茶壶、痰盂等实用器皿为主。在没有塑料、不锈钢等新材料的年代,人们喜欢铜器结实、耐用?,即使有破损也只需小修小补便能在家中代代相传,承载起几代人的故事。

天程銅藝-112_副本_副本.jpg

今年69岁的苏广伟,在恩宁路出生、长大,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关打铜代表性传承人。童年的苏广伟已对铜器的制作深深着迷,直到1998年,苏广伟出于兴趣和情怀,决定在恩宁路143号开起了铜器店,取名“天程铜艺”。

微信图片_20180706161956.jpg

苏广伟

那时候,整条恩宁路只有苏广伟一个打铜人。一块铜片,一把锤子,通过千锤百打和煅烧,诞生出茶壶、碗、汤匙、筷子等各种生活用品。铜器上无数凹凸的锤印,每一个都见证着他的功夫和用心。只是,经过40年的岁月,街坊们对铜器已显得陌生,苏广伟的生意几乎无人问津。偶尔有街坊路过,左看看右看看,最终也没有光顾。他用当时每月仅有的578元下岗工资做资金,扣除房租550块,所剩无几,但他却仍然执着地坚守着。

微信图片_20180706160438.jpg

2007年,由于恩宁路旧城改造受到不少关注,很多人听说恩宁路有个打铜人,有人出于好奇,有人出于怀旧,探访“天程铜艺”的人就渐渐地多了。?甚至有很多住在这里超过几十年的老街坊,在搬离之前拿出“传家宝”铜盆、蒸糕盘给苏广伟修补。也有街坊把这些“传家宝”送给“天程铜艺”以作展示。

老古董 (1).jpg

也是这一年,儿子“苏仔”苏英敏接手了父亲的“天程铜艺”。开店近十年,苏广伟的生意年年亏损。苏英敏认为,打铜只做街坊生意是不行的,要在恩宁路做铜文化品牌,带动整个打铜行业复兴,自己虽然不会打铜,但可以从宣传和销售下手。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苏英敏

苏英敏的经营在父亲眼中显然是“离经叛道”的,从网络推广、拍宣传片到他的新产品铜麻将、铜骰子、铜雀笼……一开始都不被父亲认可,只是经营权在他手里,父亲也不好说什么了。结果,新产品激起了年轻人的好奇心,老产品也引起了上一辈的追忆。苏英敏一个月的营业额,比父亲经营多年的总和还要高。苏广伟回看当初自己坚持多年都要做铜器,无非就是想把广州原有的铜文化传承下去,但传承单靠一把锤子的作用却是微不足道的。事实证明,这一次,苏英敏对了。

天程銅藝-19.JPG

短短时间内,苏英敏带着父亲从恩宁路143号转到138号,店铺从之前的4平方米做到40平方米。2010年以后,恩宁路上的打铜逐渐形成规模,铜铺涌现,从金声电影院一直沿着恩宁路往多宝路方向走,周边铜器店最多的时候有十多间。“天程铜艺”的各种展会、活动、采访接踵而至。铜器,已逐渐多了一种潮流和收藏的玩味。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黄铜摆设

现在,恩宁路143号每天还会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铜声,那是苏广伟的弟弟苏少伟在打铜。每天在骑楼下剪铜片、反复敲打,免不了会受伤,正是这沧桑的双手赋予了这些铜器温度和生命。尽管这4平方米的店铺已更名为“伟兴铜器”,但不变的是手工铜匠的用心和实际。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小小的店面陈设着各种铜茶壶、铜锅、铜盆……店门外的铜茶壶正在煮水泡茶,有街坊坐在一旁喝着茶玩手机。苏少伟说,现在过来闲聊的老街坊越来越少了,有的人搬走了,有的人已经不在了。慕名前来的客人倒是多了不少,有收藏铜器的爱好者,有热爱铜文化的外国友人,也有来寻找情怀的老广州。

天程銅藝-96.JPG.jpg

天程銅藝-150.JPG.jpg

苏少伟

随着2013年西关打铜工艺入选省级“非遗”,铜器市场开始慢慢恢复,打铜的人群也开始年轻化。时至今日,苏英敏对传承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我现在还没到亲自去学打铜的时候,因为现代社会的经营压力太大了。我需要拜访更多的师傅,见识更多的工艺,跟他们合作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我更喜欢想想还能做什么新的好玩的东西,让更多人认识、接受、喜欢这个文化。”虽然他是一个不会打铜的铜掌柜,但传播与传承铜文化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紫铜茶具

乘着“非遗进校园”的东风,苏英敏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作品。一个融合了多项传统文化的宫灯,让打铜、剪纸、宫灯等工艺抱团走近年轻一代。面对传承的压力,他自信地说:“铜器铺是我从爸爸手上‘抢’来的,走到今天我已经没有资格放弃了,必须要坚持,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它在我有生之年不能倒闭。”

西关骑楼打铜声响 这个“非遗”没有老掉牙反而有点酷

苏英敏


上一篇:王赞:喜欢古代彩陶那种原始古朴之美
下一篇:火了!川美保安自学30年终成画神,他才是为梦想奋斗的当代“扫地僧”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