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70年|刘海粟画打铁、吴青霞画插秧

时间:2019-10-03 10:12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9月29日,“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长三角地区主题性美术创作为切入点,循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年代顺序,展出来自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常州吴青霞艺术院、安徽亚明艺术馆、昆山市侯北人美术馆等31家长三角协作机制单位选送的68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以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三个篇章讲述从建国初期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语境下的“红色经典”到改革开放的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对抗与平衡,再到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生态多元共存的局面。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道出了展览的三个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展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艺术家如何以作品展现”,并从江南意蕴诗化的角度解读此次展出的主题性作品:“江南文化中带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生活的体悟、对社会变迁的直观观察。”

展览现场

艺术家在历史更迭中如何转型

走进展厅,首先展现的是刘海粟分别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和35周年创作的两件大型花卉作品,这两件展品来自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分别以牡丹和红梅的题材借喻神舟大地的新风。刘海粟美术馆选送的两幅刘海粟的油画作品《挑河泥》和《打铁》则展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同时这两幅作品也呈现了艺术家风格的多样性,其中《打铁》一幅似乎可见借鉴梵高的影子。

刘海粟 《打铁》 油画81×60.3cm刘海粟美术馆 选送

在此两件浓墨重彩的作品边是女画家吴青霞1958年的作品《农具革新插秧船》,从题款中可知这件作品“写生于北郊红旗一社”。她同刘海粟一样从常州走出,中年即以“鲤鱼吴”蜚声海上,耄耋之年,把自己的绘画精品及其丈夫吴蕴瑞先生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无偿捐赠给常州市政府。此次展出的《农具革新插秧船》便来自于常州吴青霞艺术馆。

吴青霞 《农具革新插秧船》 中国画56×75cm吴青霞艺术院 选送

据吴青霞之女张欢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吴青霞出身绘画世家,刘海粟和吴青霞的表哥是很好的朋友,原本两人计划到上海办美术学校,但因吴青霞表哥因病去世,后刘海粟一人赴上海。这张《农具革新插秧船》是当时上海中国画院号召画家们到工农兵中去,下生活到工厂、到农村,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可以画出这么生动的作品。

与普遍印象中戴着草帽、弯腰插秧的农民形象不同。这件作品中江南装扮的妇女坐在“小船”的前端,“船”后放着待插的秧苗,“船”上还特别有一个撑伞遮阳的装置。正如作品名《农具革新插秧船》,吴青霞用画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劳动状态。

展览现场吴青霞之女张欢向她的儿子讲述吴青霞的作品

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何影响艺术家创作

展览还展出了朱屺瞻、宗其香、应野平等人的作品,其中刘开渠的一件山水画作品颇为难得,众所周知,刘开渠是雕塑家,他的代表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海静安公园内《蔡元培塑像》也出自于刘开渠。展览中一件刘开渠的作品名为《祖国胜景》,它是王强中的藏品,这件作品源自他的父亲,当时王强中的父亲是中央美院的军代表,刘开渠为了感谢他所赠。

刘开渠,《祖国胜景》

承接第一部分老先生对时代的诠释,展览的第二、三部分则是当下艺术家的作品,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专家沈虎过去多以理论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此次展览中他的一张《乌金图》创作于1980年代中,描绘煤矿工人的生产状况。

沈虎《乌金图》

黄阿忠的《工人新村》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上海工人新村的建设和工人们的文化休闲生活。常熟美术馆选送的庞均的《破山寺东院》,虽然也是一件写景的小品,却涵盖了文化史和美术史,“破山寺”位于常熟虞山脚下,唐代常建有《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 《破山寺东院》一画似乎将唐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意以油画风景表现。这些作品都将主题性创作以轻松、写意的方式表达。何曦的《雨过天晴》更是为主题性创作注入了当代的观念。

庞均《破山寺东院》

在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秘书长赵宗概看来,此次展出的作品征集自各馆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艺术作品,许多馆藏是首次展出,其中能看到老一辈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深入生活为表现社会主义新成就的创作,这些老先生过去画传统题材,他们在传统功底中融入新的热情和感悟。而不同时代的主题性艺术作品又给国人带来不同的思考。

展览现场


上一篇:活动回顾 | 笔象——己亥·吴慧平书法作品展
下一篇:新中国美术70年| 周煉霞鄭慕康笔下的《解放上海》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