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战争创伤的摄影师,回溯艺道求索的书画家

时间:2019-11-19 09:46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在上海与浙江等地,知名油画家张自申、花鸟画家苏百钧、书法家张哲民、当代艺术家孟禄丁通过近期的个人展览回溯了数十年来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探索与追求。

近日,来自非洲科特迪瓦的女性摄影师乔安娜·乔马里,摘得皮克泰摄影奖,她打破纪实手法,用影像与刺绣抚平战争创伤。

在上海与浙江等地,知名油画家张自申、花鸟画家苏百钧、书法家张哲民、当代艺术家孟禄丁通过近期的个人展览回溯了数十年来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探索与追求。画家王牧羽则以水墨实验的方式致敬南宋马远的《水图》卷。

伦敦 | 摄影师乔安娜·乔马里

成为皮克泰摄影奖首位非洲获奖者,用照片上的刺绣治愈战争的创伤

乔安娜·乔马里

据《卫报》报道,来自科特迪瓦的45岁摄影师乔安娜·乔马里(Joana Choumali)成为了首位获得皮克泰摄影奖(Prix Pictet)的非洲艺术家。近日,颁奖仪式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举行,12位提名艺术家的群展同时拉开帷幕。

乔安娜·乔马里获奖的系列作品之一

乔安娜·乔马里获奖的系列作品之一

皮克泰摄影奖是一项关注摄影与可持续性的全球性奖项,今年第八届奖项的主题为“希望”,评审中包括去年的获奖者理查德·摩塞(Richard Mosse),他称赞乔马里的作品“对于人类精神如何从最痛苦的事件中获得希望与恢复力具有独到的思考”。

乔马里凭借《一切都会好的》系列获胜,该系列照片摄于2016年3月大巴萨姆恐怖袭击案发生的3周后。她在照片上绣上装饰性图案,将痛苦的过程描述为“科特迪瓦人如何处理创伤的方式”。

乔马里称,那次袭击揭开了昔日战争所留下的精神创伤,而刺绣这种触觉艺术是处理这些痛苦回忆的一种途径。“每一针都是恢复、放下我所经历的情绪和孤独的方式。如同经文一般,照片上这些彩色的针脚让我感到宽慰,就像冥想一样。在上面添加刺绣,仿佛是植入了希望。”

乔马里的此次获奖在各个层面上打破了传统:她是非洲人,是女性,她的作品以深刻而含蓄的表述、基于手工的方式为标志,与之前使用纪实手法的获奖者截然不同。

上海 | 花鸟画家苏百钧

呈现花鸟画教学的创作与实践

苏百钧

11月15日,“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苏百钧88件花鸟画作品,皆为其数十年的代表之作。

苏百钧《鸟巢系列·松鹤图》 绢本2009年

苏百钧1951年出生于广州,是当代中国画坛实力派名家,美术教育家。其作品《凤凰花木图》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除了画家的身份外,苏百钧还是艺术教育家,他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数十年来,他把自身的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花鸟创作与教书育人中,默默耕耘、勇于突破。

他认为在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与研究,了解和掌握花鸟画教学的基础理论,熟悉中国的笔墨,加强笔墨控制能力,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墨结构。同时通过对笔墨变化规律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审美规律和造型特点。通过讲授传统技法与临摹的方法、设色的经验、造型的心得、构图的匠意、创作的灵感萌发以及艺术构思的酝酿等等,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也主张“通过写生课程的训练,提高写生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创作基础能力,感知精神生命的创造力,领悟艺术意境创造的奥秘,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

今年5月,苏百钧被聘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席教授。展览持续至11月27日。

上海|油画家张自申

呈现70年艺术经历的绘画个展

张自申《自画像》

11月15日,由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的“人文关怀·光色交响——张自申绘画作品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开幕。展出了张自申70年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呈现艺术家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以及对社会的感受。

1933年,油画家张自申出生于上海青浦。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张自申创作的题材涉及非常广泛,除革命历史题材的主题创作外,还有肖像人物,如京剧人物生旦净丑,舞蹈,少女系列等;创作写生,如风景,静物花卉,明信片系列等。

张自申《南湖》油画

此次展览展出了他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81组,其中就包括大型油画作品《第八盏灯》、《享受阳光》等作品。2006年前后,张自申以73岁的年龄四度深入矿区,创作了一系列以反映矿工生活为主题的油画作品。

展厅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其作品《强渡天堑》、《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次会见》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复制品。据悉,这些原作已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或陈列。

而在展厅入口处的作品《老人头像》是张自申先生在央美时期的首幅习作。1955年,马克西莫夫教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的指导教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顾问抵达北京,并成立“油训班”。此幅作品也受到了马克西莫夫教授的赞赏。

据悉,此次展览也是久事美术馆2019展出季的收官之作。展览通过小程序预约的方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0年1月19日。

浙江|书法家张哲民

书法个展呈现40余年书道求索与思考

张哲民

由浙江省书协与金华市文联主办的张哲民书法作品展这些天在黄宾虹艺术馆对外展出(11月13日-11月19日),展出书法家张哲民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130余幅,既有鸿篇巨制,也有尺牍小品,作品形式有中堂、条屏、册页等,书体则正草隶篆行皆具。

张哲民书法展览现场

生于1959年的张哲民,字敬亭,别号积石斋主、汀塘圩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3年,金华率先在浙江省成立首个地市级书法家协会,上世纪70年代与书法结缘、尤以行草书见长的张哲民成为其中一员,他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高恒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浙书法大展铜奖,被列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千人千作,浙江书坛精英五十家。

对于谈起对书法的理解,张哲民说这应该是中国人对生活的一种表达形式,但这种表达是通过一定的技法来完成的,所以说书法有法,书法的表达与呈现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对于当下书坛的状况,他说书法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更多人真正了解了书法,从而逐步走出新文化运动以来书法受冲击的局面,“但和古人比,我们眼界放大了,缺的却是手上功夫。”

张哲民做过下乡知青、返城工人,再到下海经商,无论工作如何变化,但一直坚持的却是书法,他认为,书法是前贤的心迹,是自己一辈子真心喜欢的事,如果想更好地传承书法,必须摒弃功利,用心感悟,创作的作品必须先过自己这关,对自己负责。

张哲民说,在日习技法提高的同时,尤其要注重个人文化乃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高,能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次展览也是我40多年书法生涯的一次回顾。虽然身临书道40余载,涉古汲今,但犹视颜鲁公、傅青主为‘爱豆’。”

南京 | 画家王牧羽

再读与重构山水画经典文本

王牧羽

南宋马远的《水图》卷,一直是王牧羽最喜爱的山水经典作品之一。2015年,正逢故宫武英殿展出了马远《水图》的原件,观摩之后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马远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山水画中以勾线法表现水纹的集大成之作,而作为一个熟识生宣纸性的画家,他想用与其完全不同的墨法水法,重新演绎一下经典《水图》。

近日,“水——王牧羽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呈现了这位艺术家的水墨实验作品。

王牧羽《水图·桥》纸本水墨 2018

王牧羽说,“一开始,我只是想挑战完全复现马远这十二幅画的图式与水纹笔法。我的实验在生宣纸上展开,但是变细笔勾线为阔笔水墨叠压。水墨接触生宣纸后,会有‘墨色笔触留住,而水洇出去’的特性。再紧接着覆盖下一笔的时候,这个洇出去的水就会排斥墨色的覆盖,形成温润的白色痕迹。这个洇出去的水痕,画水墨的画家大都熟悉并使用,但一般顺其自然,随形、随性而成。而我的任务,就是控制这个洇化的水痕成为马远水纹线的形状与结构。也就是说,我笔下的水纹线不是画上去的,而是水洇出去的。这个水纹的生成机制与马远迥异,但结构关系与图像形态又与马远的原作息息相关。”

王牧羽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去熟悉和掌握这种水法。中国画讲究“法式”,他的水法是自己定义的新法式。这种法式改变了画家与图像、与材料、与所指的关系。对于山水画经典文本的新鲜而丰富的再读与重构,正是他最感兴趣的。

北京 | 艺术家孟禄丁

以机器进行抽象绘画

孟禄丁

11月16日,孟禄丁个展“元·孟禄丁”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孟禄丁凭借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少年成名,这件作品也成为“新潮美术运动”的标志。

本次展览通过120多件《元速》与《朱砂》两个系列的绘画呈现孟禄丁近年来在艺术创作方向上的多重路径。展览中可见孟禄丁几个不同时期变换风格与方法的典型作品,贯穿了孟禄丁离开现实主义束缚后,跨越了表现主义、综合材料、抽象表现主义,直至进入抽象绘画的创作脉络与线索。

展览现场

《朱砂》系列作品源于一个故事:2018年夏,孟禄丁朋友两岁半的孩子声称看见了大魔鬼,他尝试在朋友房间挂了一张含有朱砂颜料的作品,孩子的恐惧第二天便随之化解,孩子说“大魔鬼走了,排着队走的”。之后,孟禄丁对朱砂的材质产生了兴趣,孟禄丁将朱砂的媒介功能意志化,通过极简的构成方式,使图像单纯化,利用线条与色块营造出各种典型性且符号化的图像语言。

在策展人冯兮看来,本次展览的主题“元”既有起始与开源的字意,也承载着造型中圆的语义,是孟禄丁作品题目的重要元素和核心语言系统。孟禄丁的抽象作品中,以中心为轴向外扩散的圆形,是其语言逻辑中重要的观念语态。


上一篇: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下一篇:探访中国首个水族文化博物馆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