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7 15:31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美国百老汇破天荒停演1个月、大都会歌剧院强制性无薪休假、世界三大戏剧节遥遥无期……新冠肺炎对全球文化机构的“毁灭性影响”仍在持续。与此同时,各国民众开始在线读书、云演出看剧。全球文化产业会就此迎来从“现场文化”向“线上文化”的转变吗?
图①
美国:大机构减薪,小演员失业
“这是戏剧界毁灭性的几周。”25日当美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托尼奖宣布推迟后,CNN如此感叹。疫情来临,与更受关注的医疗业、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的生存境况相比,美国文化艺术产业受到的打击也十分严重,特别是对于中小机构和艺术家群体。
3月以来,以美国东西岸的几大城市为首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激增,其中东岸的纽约、波士顿,西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都是美国文化艺术重镇。3月12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宣布关闭至7月,博物馆负责人预计这次闭馆将造成1亿美元的损失。百老汇(图①)所有剧院从3月12日关闭至4月12日,复开日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宣布关闭时共有31部作品在上演,预计停业损失超过1亿美元。原定于6月7日在纽约举办的第74届托尼奖颁奖典礼,25日宣布推迟,新日期要根据百老汇重新开放日期而定。百老汇关闭1个月是史无前例的,此前最长的一次关闭是2007年剧场大罢工,持续19天后恢复演出。即使是2001年“9·11”事件也只关闭了48小时。
同样宣布关闭的大型艺术机构还包括大都会歌剧院、纽约爱乐乐团、卡内基音乐厅等。据美联社报道,纽约爱乐乐团取消了自3月12日至6月13日的所有音乐会,包括欧洲6个城市的10场巡演,直接运营损失达1000万美元。此外上周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纽约爱乐乐团捐赠基金直接缩水3亿美元。据《纽约时报》报道,爱乐乐团的106位艺术家4月工资将只能拿到工会规定的最少金额,5月将拿到最少金额的75%,各项社会福利会一直保持至今年9月,乐团同时也在考虑对113位管理人员进行减薪以减少损失。采取类似措施的还有纽约爱乐乐团的“邻居”大都会歌剧院,剧院将从4月起停发工资——此举并非裁员,属于强制性无薪休假。
疫情对于这些大型艺术机构是“重创”,对于中小机构的影响将是生死存亡。纽约有大量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剧院,这些剧院平时的生存状况就远不及百老汇,关闭剧院、取消演出直接影响捐助和门票这两大支柱型经济来源。对于剧场演员和工作人员来说,这也是一场“生计危机”。为了承担在纽约的高昂开销,很多并不出名的演员平时除了演出还要在服务业、餐饮业兼职打零工,如今这两条谋生路都暂时被封。一位常年活跃在纽约华人社区的艺术家告诉笔者,他近日调动各种资源向有经济困难的艺术家进行捐赠,但只能缓解燃眉之急。美国“百老汇新闻网”26日称,25日通过的美国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中,包括帮助失业演员和戏剧界人员的条款。美国演员权益协会认为此法案将使艺术界人士更易获得失业补助,“我们的行业结构与其他行业不同。当疫情结束时,我们必须拥有一支准备充分、身体健康的文化团队,以助力美国经济恢复。”
日本:或迎来新一波“灾后文学”
日本《每日新闻》近日报道称,受疫情影响,日本国内音乐、戏剧以及演艺活动相继终止或延期造成的损失,累计将达450亿日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不过也有一些领域意外“获益”,比如图书市场。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19世纪意大利作家曼佐尼的长篇历史小说《约婚夫妇》受到日本读者欢迎。这本书描绘17世纪黑死病流行时社会的混乱与不满,目前在日本很多书店都已售罄,出版商已决定本月增印4500本,并根据今后需求情况再加印。此外,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英国作家笛福的《瘟疫年纪事》也都受到日本读者关注,相继加印。
除了外国文学,日本本土作品也受到关注,比如高嶋哲夫的科幻小说《首都感染》。该作品出版于2010年,描绘中国某年首次举办足球世界杯,但在距离比赛场地千里之外的云南省出现致死率高达60%的新型流感病毒。中国政府全力封锁但依然未能阻止病毒流向海外。为了阻止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日本政府紧急成立应对部门进行全面检疫,但是在东京都内却出现感染患者。在危急关头,日本首相决定采取没有先例的“东京封锁作战”……由于《首都感染》中描绘的场景与日本现实有不少类似之处,所以该书在日本社交网络上成为话题,出版方已决定加印2万本。
同样,日本作家穗波了的《月亮的划痕》一书也获得关注,这本小说曾获得以“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命名的日本201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大奖。作品讲述人类在载人探月飞船中感染未知病毒,导致飞船失控,并坠落至日本船桥市,最终使得病毒在日本列岛传播。
由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内涌现出很多有关地震、自然灾害的文学作品——形成“灾后文学”,所以也有观点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日本国内或将兴起一股文学风潮,比如对疫情下社会冷暖的记录、与逝者的对话、对人与人之间羁绊的描写等。此外,日本影视行业也将会筹备相关影片。通过相关文学或影视作品,一方面探讨人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反思日本社会当下存在的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将这样特殊的公共记忆进行传承。
图②
欧洲:沙发上的“在线治愈”
“欧洲人在沙发上体验文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欧洲国家因疫情关闭剧院、取消文化戏剧节后,文化并未消失,而是在欧洲人的客厅中活跃起来,成为一种治愈方式。
作为“文化的季节”,全球众多艺术展、书展每年都在春季举办。欧洲最大的文学节之一、德国科隆文学节原定于3月11日至21日举行,因疫情在最后一刻宣布取消。该文学节主办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管是作家还是读者,取消文学节心里都不甘心,但大家都理解这一最终决定。”在此之前,原定3月12日至15日举行的莱比锡书展也宣布取消,意大利博洛尼亚、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多个书展也接连取消。
3月23日,英国文学奖“拉斯伯恩斯对开本奖”首次改在线上举办。三大戏剧节也作出艰难决定:原定于5月1日至5月17日期间举办的德国柏林戏剧节取消,原定于8月7日至31日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推迟,计划于7月3日至23日举办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暂不取消,但仍待定。
与此同时,欧洲掀起一股“免费文化消费热”。亚马逊网上书城提供了6万多本可供免费阅读的电子书,英国剑桥出版社也提供700本书籍的网上阅读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向用户开放其图书馆,提供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地图、历史图像、文件、书籍和电影等电子资料。在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已开设数字音乐厅(图②),柏林国立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都以无观众进场的“云演出”方式进行网络直播。每天下午6时,柏林邵宾纳剧院还会请演员直播即兴表演、朗读、演唱等节目。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该国图书销售额本来在去年实现了自2010年来的首次增长,如今却遭遇重击。“要从新冠病毒危机中崛起,意大利不能没有书籍和读者”,意大利出版商协会主席列维如此表示。为此,意大利给年满18岁的年轻人提供书籍等赠品,同时促进书籍消费。
法国主张“虽然疫情肆虐,但不能让文艺退出生活”。自3月17日起,巴黎歌剧院将7部歌剧、芭蕾舞剧免费放在剧院官网和Culturebox网上,包括《曼侬》《唐璜》《天鹅湖》《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浪漫夜曲》和《卡门》等,每部剧在线播放6天,有观点认为这或许能让阳春白雪的艺术从线上深入民众。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也在网上开通虚拟观光,法国收费电视频道Canal +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电影、电视剧、青少儿及纪录片4个频道,《世界报》《费加罗报》等媒体全面开放疫情专题报道,提供更多免费阅读。法国Open Culture文化网站还提供上千部电影、大学在线课程、48种语言网课、有声读物等,丰富隔离在家的学生生活。
“新冠病毒正在改变欧洲文化现状。”德国洪堡大学文化学者斯朵克尔告诉记者,疫情给欧洲文化机构一次虚拟展示的练兵机会,加快“现场文化”向“线上文化”转移——线上演出、书展、颁奖等成为主流文化活动模式,“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市场。从现在开始,各领域文化机构应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新技术让文化迎来新机会
张颐武
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在疫情这样的危机和挑战面前仍然有重要作用。文化在各种媒介上特别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高度活跃,确实引人注目。一方面,文化具有对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建构,让人们抵御危机时获得勇气和力量。另一方面,文化对于社会的反映、认知和探究功能,在疫情过去后的恢复阶段,将更加凸显其重要价值。
当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一是对于需要人员聚集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演艺、会展、旅游等,考虑到人流限制和人们对于聚集的某些心理障碍,相关产业恢复起来需要较长时间。二是对于有远程传播能力的文化形态,如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以及网络节目等,都产生巨大影响。近来各种剧集的热播、网综的流行,都是这种效应的一部分。未来,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文化形态会迎来更大发展,比如一些现场演出转为网络观看,这些都对网络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各种新技术会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如5G、AI的应用。随着疫情变化,人们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文化需求会增加,更渴望安全、有保障的全球文化。可以看到基于信息技术如5G带来的互联网社会连接需求、安全的人流和物流发展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和流动链条,基于更为安全的期望所产生的流动保障……这些新需求都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被人们感知,未来将形成新的全球性增长点,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