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8 11:35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由中国港口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作举办的“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今天在浙江宁波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展览呈现233件/套来自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的工艺美术品,包括铜鎏金佛像冠、铁鋄金满文护臂甲等,呈现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从17世纪至20世纪的工艺发展水准。
展览现场 铜鎏金紫班扎 西藏19 - 20世纪
据主办方中国港口博物馆介绍,“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是他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开展馆际合作而引进的展览。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曾在香港举办过“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其展品主要来自于香港承训堂和梦蝶轩两家的收藏。
据悉,香港承训堂和梦蝶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即开始从西方购藏中国西藏、蒙古以及喜马拉雅地区如不丹、尼泊尔的金银(或鎏金银)首饰、佩饰,甚至宗教法器、佛像装饰,其藏品精美程度堪比博物馆级别。
铜鎏金佛像冠 尼泊尔17世纪
据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介绍,西藏、蒙古艺术的收藏、研究和展览,渊源有自、方兴未艾。前者多关注藏传佛教艺术,而对佩饰、首饰多有忽略。后者因有丰富的面向,珠宝亦甚少引起特别关注。而且,两地艺术的研究常常泾渭分明,亦未见同台展现。此次展览是一次对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工艺美术品的丰富展示,也是一次对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之间及他们与其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探讨。
掐丝珐琅狮纹贲巴壶 西藏19世纪
布展现场
银鎏金錾花净水壶 西藏19世纪
藏传佛教用品。一般用在净化仪式和灌顶仪式中使用,象征纯洁。窄颈宽腹,龙形长流及把手,腹部錾刻龙、狮子、虎、金翅鸟等图案。莲花形壶盖。
展览精选233件(套)相关精品,以呈现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17世纪至20世纪绚烂缤纷的工艺品。对金、银、绿松石、珊瑚的极致崇尚,对头部、颈部、腰部装饰的特别关注,以及累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的普遍使用,是两地饰物的共同特征。然而,喜马拉雅地区工艺品所体现的浓郁的藏传佛教、印度教元素等也凸显其地宗教与日常水乳交融的个性特征。
铜鎏金大象一对 西藏18世纪
西藏、蒙古两地的交流始于13世纪中期,至20世纪以前西藏人和蒙古人共同构建了“西藏佛教社会”,西藏喇嘛担任佛教法师和精神导师,蒙古弟子是物质供养人和保护者,形成彼此互补共存的关系。
生活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地区的西藏、尼泊尔、不丹、廓尔喀、拉达克民众,地缘邻近,宗教信仰类同,相互间政治、军事、宗教、贸易等方面的交流颇为频密。18世纪以降,来自加德满都谷地的尼瓦尔工匠,不仅为拉萨、日喀则的贵族制作日常、宗教用品,服务于官方机构,亦在拉萨等藏地开设自己的作坊。
铁鋄金满文护臂甲 汉地或西藏,18-19世纪
表面鋄金。中间开光铸满文 huturi jalafun ,意即“福寿”。前端饰“荣耀之脸”,眼睛瞳孔鋄银,头带一对角,眉间有“慧眼”,额顶日、月图案。此对臂甲装饰藏族瑞兽和满文吉祥字,极具装饰性,或由武官在节庆礼仪场合佩戴,见证清宫廷与西藏的交流。
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饰、节日庆典佩饰、婚礼佩饰及生命礼仪佩饰。金属佩饰工艺技术源远流长,早在吐蕃时期就已出现。这些工匠的锻造、雕镂花纹、拉丝、鎏金、镶嵌等技艺超群,因而西藏佩饰工艺巧夺天工、久负盛名。
金嵌绿松石礼仪肩饰 西藏18-19世纪
原西藏噶厦政府官员新年庆典肩饰,藏语称之为“班朵”、“龚纳”,分别佩戴于右肩和左肩,作为其所穿王子装的一部分。王子装是原西藏噶厦政府重要典礼中俗官所著礼服之一种。肩饰由古代拉萨“雪堆白”匠人制作。“雪堆白”是原西藏噶厦政府专门组织建立的制造佛教造像和各种宗教用品的机构,16世纪起就代表着西藏手工艺的最高水平。机构位于拉萨布达拉宫之下。
十三世纪崛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受游牧生活方式制约,衣着服饰实用与装扮皆备的特色极其鲜明。延及清代,牧人所用的蒙古刀、火镰、烟口袋、蒙古象棋等日用品以及妇女头饰等,都极尽装饰之能事,体现着他们的装饰风格与传统。
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在文化面貌上与中原文明差别巨大。这种“差别”显而易见,反而是其中各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与相互影响的一面平素难以看到。喜马拉雅地区人民的生活,极大地受到佛教等宗教影响,当地不仅制作了大量宗教器物,日常佩饰和生活用品的装饰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清代以降,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由于北方草原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蒙古地区除宗教器物带有强烈的西藏特色外,其衣着服饰和日常用品都更加体现蒙古草原的装饰风格与文化传统。同时部分部族的衣饰受满、汉的影响也较大。
内蒙古博物院研究员张彤表示,展览呈献出藏蒙两个族属色彩斑斓的日常器用、服饰、头饰,以及他们共同信奉——藏传佛教的法器、装饰物等,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珍品中不难发现这些饰物和器用,从材质、工艺到特征风格上的关联性与独特性,是民族历史发展与多元文化汇聚的凝结物。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7月3日。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