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程恒:新中国画家笔下的异域与友邦

时间:2020-05-06 14:15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2020/05/5eb2546dd56144636.gif 

新中国画家笔下的异域与友邦 

以关山月波兰写生系列作品为中心

庄程恒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人世界观的改变和客观交通条件的允许使画家得以游历国外并进行实地写生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如何表现国外题材也遂之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家面临的又一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初期伴随着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的外交需要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化交流,使得许多画家得以涉足海外,领略异国风情,并诉之笔端,从而产生了一大批以描绘国外风光、反映异域民俗、生活等方面的美术作品。这一批产生于特殊时期、特殊国度的中国绘画作为画家异域心迹的一种流露,同时也是背负光荣使命的画家对于异域风情及文化观念的反应,从而具有东西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上的史料意义。


2020/05/5eb254a1746769653.jpg

△  图1  关山月《卡斯米什》纸本设色  32.5 cm×32 cm  1956年


关山月(1912-2000)作为近现代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有着跨时大半世纪的海外写生经历的中国画家之一,他对于国外题材的表现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在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记游之作对探讨20世纪中国画笔墨语言和异域题材的表现,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其中最具上述意义的莫过于关氏20世纪50年代的波兰写生。


1956年8月,关山月与刘蒙天(1918-2007)一起经由前苏联到波兰进行访问写生,完成了包括《革但尼港》、《卡茨米什》(图1)等60余幅写生,并先后在驻波兰的中国大使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观摩展。这一批写生,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真实地再现了异域特定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可见关氏对原有表现技巧的有意或无意地突破,从中或可窥见他对于如何用中国画的语言表现国外风景的思考与实践,以及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冲突与融合。与此同时,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家中善于保存并留下为数众多的历史资料的中国画家,关山月在他的这批作品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有迹可寻的史料——题跋中具体的时间年月(日)和所经历过的具体地点,可以说这又是一批具有纪游性质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批作品中清楚地看到,画家对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的工业建设以及人民的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描绘热情。而处于建设初期的新中国正对现代化充满无限的憧憬,关山月作为一位具有极强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在他看来,“兄弟”国家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国人向往的现代化国家的图景,相信这是他用图画如实地描绘眼前一切的潜藏动力之一。故此,本文将试图对现存作品的主题分类入手,考察关山月波兰写生系列作品,探究画家如何有意或无意的站在一个国家立场上反映友邦风貌。


一 关氏《波兰写生》作品的主题类别


关山月20世纪50年代波兰写生作品,存世可见为65件,其中包括他往返途中在前苏联的写生10件及在波兰境内写生的55。较为完整系统的当属关山月美术馆所藏的62件,此外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波兰写生》、《橡叶》,共2件,还有1件《斯大林诺》(图2),原作已失,仅从1956年刊印的年画中见到。为了更好的对这批作品做进一步的分析,笔者试图根据作品描绘的主题,将其分为五个类型:1、建设生产类,19件(29%);2、生活场景,17件(26%);3、人民形象,9件(14%);4、风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18件(28%);5、其它,2件(3%)。显而易见,表现生产建设、生活场景、人民形象等关乎国家面貌的作品约占此批作品现存总量的65%,而且在以描绘异域景观的作品中,画家透过对建筑的描绘,也反映了一些生活情形。画家对于什么类型题材的选择和关注,有助于我们对于他在国外创作心态的把握。

 

2020/05/5eb254dae5e372910.jpg

△  图2 关山月《斯大林诺》 纸本设色32.3cm×40.8cm  1956年


二 关氏笔下的波兰建设与人民生活


关山月旅波期间,正好是波兹南流血事件过后,此前的波兰处于“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六年计划”(1950-1955)的工业化建设狂热之中。据有关材料介绍:


计划规定要消灭城市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并把大部分小农户改变为集体经济(生产合作社)。工业生产应增长136%。到1955年,计划采煤一亿吨,炼钢460万吨,发电193亿度,生产机床12200台。农业生产在六年后应该增加50%,四种谷物的产量应该达到1446万吨。国民收入将增长112%,居民的收入将提高50%到60%(实际工资提高40%)。(1)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高速度、高积累的冒进计划。为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一定程度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平衡,造成了轻工业和农业的滞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打击,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短缺、物价上涨以及部分职工实际工资下降,滋长了工人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了1956年6月波兹南流血事件的发生。(2)然而,有利的方面是使波兰从“农业国-工业国”转为“工业-农业国”,也由于该计划对工业的重视,使得波兰工业化达到相当水平,建立起了许多造船厂、汽车工厂、航空工业,拖拉机工业、采矿机械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其中著名的就有克拉科夫附近的列宁冶金联合厂,格但斯克格丁尼亚造船厂等。(3)


2020/05/5eb2550685d8a7197.jpg

 △  图3-1 关山月《革但司克造船厂的贝鲁特号》 纸本设色  32 cm×40 cm  1956年


2020/05/5eb2551de696d6250.jpg

 △ 图3-2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上选登的关山月波兰写生作品《革但司克造船厂的贝鲁特号》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画家对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的工业建设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描绘热情。这可从他多幅描绘以钢铁厂、造船厂、码头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得到印证,如《革但司克煤港》、《革但尼海港写生》、《革但司克造船厂的贝鲁特号》、《波兰造船厂》、《革但尼港》等。其中《革但司克造船厂的贝鲁特号》(图3-1)中描绘的是一艘以当时波兰最高领导人博莱斯瓦夫·贝鲁特(4)名字命名的船只,该画采用了截景式的构图,油轮贝鲁特号及其周围的生产制造机械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画面,显然是画家出于对突出主体场面作细致刻画而有意经营的。画面色彩明快、响亮,近处水波荡漾的表现多少带上了水彩画轻快的笔调——生动、丰富。尤需指出的是,该画后来被选登在《人民日报》(图3-2)上(5),随后还刊登了与关山月同去波兰的另一位画家刘蒙天的作品《卡基米日的早晨》(6),可见它们在当时,是被政治认可足以反映波兰建设且可作为一个国民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视窗的优秀作品。


2020/05/5eb2553c3ec9d9689.jpg

 △ 图4  关山月《波兰造船厂》 纸本设色32.3cm×43cm 1956年


《波兰造船厂》(图4)一画中,画家描绘了波兰造船厂的劳动场面,以精到的笔墨语言细致地写实刻画了眼前所见的工业化机械。画面上橙红色的轮船与蓝天白云交相呼应,构成了画面热烈、响亮的主色调,为不可多得的写生佳作。而在《革但尼港》(图5)一画中,画家更是对于油轮烟囱排放出的气体做了细致生动的描绘,既体现了画家高超的写生技巧,也说明了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工业建设是当时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标志,隆烟滚滚的工业场景对处于建设初期的新中国无疑是憧憬的美景,效仿的对象,而且大部分极有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一致实现这一宏图,包括关山月在内的中国画家当然也不例外。在他当年写给妻子李小平的书信中,真切得记录了友邦的异域风情给他带来的新鲜与刺激:


我们到今天为止已过了二十一天,时间将近过了一半,我画了三十来幅东西,比较满意的是关于革坦斯克海港和造船厂几幅,你批评我的画没有颜色,你看了这几幅画,你一定说我在用色上有了转变。因为事实上现实的色彩太美了,轮船是朱红间黑的,还是深绿的,天是碧蓝而有白云,这些都是强烈的对比色,叫我怎不照着画呢?今天我们刚到一座城叫斯大林诺,是一个工业中心的城市,煤矿规模很大,也是钢铁厂。这里和以上两个休假地区有很大的不同,今后希望多画些工业上的东西,离开这里之后,还要到三个地方,也各有特点,有农村、山区,反正到那里都觉得新鲜、刺激着你想画,所以说解放几年以来,这次画画的劲头最大。(7)


在关山月看来,“兄弟”国家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有可能会是中国的学习资源,这也是他用图画如实地描绘眼前一切景象的潜藏动力之一。


2020/05/5eb2555b8da401442.jpg

△  图5 关山月《革但尼港》 纸本设色 32 cm×40 cm  1956年


与工业化一样吸引画家眼光的是“兄弟”国家人民的生活图景,《波兰农场》、《卡基米日早市》、《卡基米日农村所见》、《扎可潘所见》、《卡茨米什》、《克拉科夫马联教堂前》、《赶集路上》、《林荫》等作品正反映了这一点,整体而言,都是一派阳光明媚,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我们从《卡茨米什》一画可以看到,画家用简洁明快的笔墨,描绘波兰卡茨米什的街景,轻松、明朗、悠闲的小城生活在画家笔下得到了真实的传达。淡淡的蓝天、橙红的屋顶、洒落在白墙上的阴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一辆马车向前走来,来往不绝的市民,一切充满着异域气息。


2020/05/5eb255732cf3b9809.jpg

 △ 图6 关山月《卡基米农村所见 》 纸本设色 32.5 cm×41 cm 1956年


《卡基米日农村所见》(图6)一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异国小乡村。丽日蓝天下,画家以细致表现的一条乡村小道为主景:鸡、羊等牲口在路边觅食,两边的房子各有特色,木栏栅、石头墙面、茅草屋顶等描写得颇有生活气息,画面所采用的焦点透视很自然地将我们的视线牵引至路的纵深处,忙碌的村妇穿梭其中,身影逐渐消失在小路的尽头上。整幅画面立意新颖独特,笔墨与色彩渲染协调完美。《赶集路上》(图7)是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写生作品。画面描绘了欧洲的一个普通乡间,弯弯曲曲的小道,赶着马车来往于道上的乡民,或两两相对谈笑,或三五成群;延绵起伏的小山包,村庄散落其间,稀疏的小树遍植在山路的两边,整个画面色彩丰富,笔调轻松,就像田园牧歌一般。


2020/05/5eb25588268ed1147.jpg

 △ 图7 关山月 《赶集路上》 纸本设色 32 cm×41 cm  1956年


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面貌的呈现莫过于这些对劳动者形象的细致刻画的作品。描绘劳动人民,为其写生传神,这也是许多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家在访问写生过程中的一个惯例,以此也显示出了人民地位的崇高,也拉近了艺术同大众的距离。从现存的这9幅人像写生中,形象包括了工人、农民、渔民、艺术家和手工业等各个层面的劳动者,在一些画中明显还留下了这些劳动者的签名。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陶瓷艺人》(图8)中老者安详自得的神情充分表现了一个手工劳动者的自豪感,色彩斑斓的衣饰体现了他作为艺人的独特个性,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显示了一个陶瓷艺人的劳动成果。这正是当年关氏眼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艺人形象——一个光荣而又自豪的劳动者。


2020/05/5eb255a6059936071.jpg

 △ 图8  关山月《陶瓷艺人》纸本设色  41 cm×32.5 cm 1956年


三 关氏笔下的波兰风光


如果把上述作品作为背负光荣使命的画家有意或无意的站在一个国家立场上所反映的友邦风貌的图画,那么,作为以山水画著称的关山月,其个人对于异国纯粹自然风光的描绘,又将如何凸显出他对于异国风光的感受和笔墨探索呢?


在这一批波兰写生作品中,建筑物的描绘也是画家着墨最多且刻画深入的景象,这一方面和波兰丰富的建筑遗迹有关,在关氏《华沙旧城》的题跋中提到:“华沙旧城为世界有名的建筑,结构精美,色彩富丽,乃建筑艺术高度表现。一九四四年全部被战火所毁,战后按照本来面貌修复起来。此图为该城重建后一角。一九五六年九月,关山月速写。”另一方面,恐怕也和建筑本身是最能体现异域的文化特征的图像符号分不开。如《华沙旧城一角》(图9)、《克拉科夫城》、《克拉科夫马联教堂前》(图10)、《城堡》等画都十分忠实地反映了当地建筑的特点和具体的空间结构,甚至在视点上也完全采用了焦点透视,或许这样更能突显出异域的风貌。


2020/05/5eb255c6b4e3f3165.jpg

 △ 图9 关山月《华沙旧城一角》 纸本水墨 41 cm×32.5 cm 1956年


与建筑物相比,对纯粹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能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趣味和异国风光的完美组合,《海眼图》(图11)可以称得上是难得的水墨杰作。远处群峦如聚,高耸入云,主峰雄伟岿巍;山顶烟云变幻莫测,山下林木幽深,叠翠欲滴,湖平如镜。关氏在题跋中叹道“水静无波,青碧如玉,云山景色,如入仙境。”联系关山月在20世纪际50-60年代关于中国画传统的各种争论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画自身传统价值的坚定自信,就不难理解他在写生中的这种实践。(8) 


2020/05/5eb255ddcd15c8828.jpg

 △ 图10 关山月《克拉科夫马联教堂前》纸本设色 32.5 cm×41 cm  1956年


2020/05/5eb255f0d9fce9797.jpg

 △ 图11  关山月《海眼图》 纸本水墨 33 cm×123 cm 1956年


从某方面来讲,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宏大的国家战略和利益是近世中国的特征之一,当中包括文人雅玩的书画艺术。换言之,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强势的政治面前艺术往往充当被调配的角色,但吊诡的是有时的确需要这样的一种主导力才能促使艺术样式的转型。总之,关山月的这一批作品,无论是作为个人体会的异域风情,还是作为国家外交视野中的友邦风貌,既流露出画家笔墨趣味对于传统山水表现与异域风景的融和,也折射出身负特殊使命和处身特殊时代的中国画家对“兄弟”国家的共同向往的理想国家图景的憧憬,从而具有艺术与文化交流、文化外交上的多重意义。


上一篇: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揭晓:杰奎琳·伍德森获得作家奖
下一篇:去荷兰微生物博物馆读一首意味深长的诗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