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7 15:57 机构:比玉堂 点击分享
Artist 吴子英
吴子英,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南方分院特聘画家,受邀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中国画专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史馆油画雕塑院特聘研究员,海珠区政协书画室画家,广东省南方画院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州市文联诗书画院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现任教于广州书画专修学院。
自幼酷爱美术,在祖辈与父亲吴静山的熏陶下,少年时期就得到国画大师陆俨少、邓白先生的指导和赏识。1993年赴新加坡留学,结识当地著名书画、摄影家任佰年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回国后先后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后师从王贵胜老师,着力于深入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1997年作品《大好河山》、《山水清音》入选“广东省当代百名书画家作品展”;2000年作品《秋居图》入选“广州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03年5月参加了由广州青年美协举办的“新艺展”第四回展,同年作品《春意浓》获广州美术作品创作奖,后又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6年3月应马来西亚总商会邀请在吉隆坡举办“父子三人展”,同年7月应总参管理局邀请至北京作画; 2012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举办吴子英个人展,得到各界认可。近年来作品在多份杂志、报刊上发表,深受海内外人士关注和收藏。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及联展。
已出版有《吴子英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吴子英画选》(中国文艺家出版社)等十余本作品集。
评论 art critct 读吴子英的中国山水画(节选) 文/古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美术与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子英是著名山水画家吴静山之子,受到家庭影响,自幼开始习画。我与他2014年10月在广西程阳桥侗寨写生时相识,他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这一点从他的山水画中可以见得。可能是因地域的原因,他喜欢画传统味道的山水画,在他的山水画里有着一份对传统山水画的敬重和传承,同时也受当代学院派画家王贵胜教授的影响,多次与贵胜教授一起到大自然环境中写生,收集第一手的生动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也能注意艺术理论上的学习,多次到中国美院和国外艺术学院进修学习。近两年来,在他的作品中有了当代绘画的理念,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回到客观,反复研习取得可喜的进步! 负气负奇写江山,子英本是画家料(节选) 文/刘释之(诗书画家,文艺批评家。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翁山诗书画院副院长。) 明眼人都看得出,子英的山水从宋元来,晚近则受四王、石溪、宾翁、陆俨少的影响为多,而能渐出已意(当然,一种笔墨语言的成熟需要时间的磨淬和更多画外功的累积沉淀),路子正,笔意端,是能接续得上正统道脉的。 ——这也是我看好子英的原因。 子英的画,总体而言,不俗,不老,不轻,不飘,不滞,不板,不死,不粗,不脏,不堵,不塞,用笔活,立意高,调性好。看过他《秋山野客醉》、《广泰清隐图》、《坐久烟云收》等系列,可谓是“简有简的意趣,繁亦有繁的意韵”,笔笔写出,处处着意,他的云从陆俨少中取法,却摈弃了其程式化的套路,先几笔勾勒,再以复笔勾染,活泼而有生趣,这是子英的高明处。 吴子英不会画画(节选) 文/雷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广州艺术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名书画家) 看题目,你笑了吧? 公认广州青年山水高水不会画画?玩笑开大了吧? 雷铎正色答曰:非也。 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人不会画画咋有今天一部煌煌大观的中国国画史? 答曰,唐宋高手,即便是“画人(画家)画鱼也是兼画带写的;南宋之后,文人画大兴其道,渐渐衍为正宗,例如从苏东坡、米芾,到黄公望、文征明;从“明清四僧”到“扬州八怪”,他们是“写画”。 文人“写画”,与“画画”何异? 曰:大异哉! 写画者:一,须得书妙,方得能“写”;二、轻形重神,神中重笔,笔笔有来历,笔笔有看头,象北平老戏迷看京剧叫“听戏”,去了剧院闭着双眼听,听的就是这个演员(比如梅兰芳)的唱句或念白道白与盖叫天差别何在?韵味何在?因为比如《霸王别姬》剧情看了三十回,倒背如流了,还用看么? 这听的,便是各家声音不同的“用线”。 当然,山水画不止用线,也用点、用色,但点和色与线条皴法同理:米家点和苦瓜和尚点便大异其趣。 以前,吴子英画过画,那应该是较早的事情,他还不大的时候,他的师公陆俨少和父亲吴静山已经教他坚持“画是一点点写出来的”,当然,悟懂这个过程是要许多年前。 我看见子英第一本画册,还在画画,当然看他文理一堂的画展,已多是写画了。近期,他为我的抚松书院画了一幅丈二大山水,那基本上全是线条的组合,是“写”出来的。又看了他传真过来的此次画展作品,越写越精采,越写越有味,比如,子英现在画云,粗线条,大圆转,不象真云,但更象云:云的动态。“很象画”,便不成熟。 四十而不惑,子英早熟了。 再说子英的用色:大片浅绛甚或从背后上,令其渲染晕化;十块青绿,从正(此学忘了)面抹,且为东北人踩高跷的脸上腮红,简直是胡乱涂,这看似马虎,其实又对了,以不似求似,白石老人说过多少次了。色中真谛,子英也味到了。 祝贺子英开始不会画画了!严重重祝。虽不始于今日,但应是熟于今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漫谈吴子英先生的山水画近作(节选) 文/李丛(广东澄海人,青年画家、评论家) 子英先生画风设色淡雅,意境高远,他深知用笔之妙在于控笔,所以特别注重绘画的书写性。因此子英先生的笔法总散发出一种轻松、从容之感,他不为造型所囿,懂得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乃“得意而忘形”,可以说,他的画“意高于法”。他认为写生就是写生活的生动,而不只是墨守成规的对景描划,更重要的是要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之灵气,所以要做到用笔鲜活,点画精到,既见笔墨又见才情。在这个随处动不动就喊“创新”的当代,子英先生无疑是一位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但他又不是一味地尊古而薄今,他提出学习传统只是一种传承,技法的提升均来源于自然,画家须具备超前的思维和大胆的构想,并且要敢于打破传统局限。 吴子英的山水画(节选) 文/王贵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子英性格温和朴厚,敏学多思,讷于言而敏于行。颇具大智若愚之相。他出身于诗书之家,有很高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学渊源。他自幼迷恋书画,其山水画更多地学习取法元四家的经典范式,尤以王蒙、黄公望、倪瓒用功更多。更加以融汇明四家。清四僧的笔墨技法和艺术理念。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又得益于其父吴静山先生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由于吴静山先生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本是陆俨少、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的高足。因此子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上述先贤们艺术成就的滋养。于是,画艺不断精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拿出一批新作,让人刮目相看。 作品 paintings